夏季施工现场高温季节防中暑注意事项
引 言
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容易引发中暑,而从事户外施工作业的建筑工人更是中暑事故的高发人群。为了降低安全风险,确保高温季节安全施工作业。结合高温季节施工出现的不安全情况,总结出以下几项高温季节防中暑注意事项,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地的施工安全。
什么是高温天气?
1.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台主管部分所属气象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
2.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且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4.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人员加班。
工地防暑攻略
1.合理安排上工时间,减轻高温天气工作强度落实高温施工工作措施,可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避免高温日照曝晒、疲劳作业,确保工人劳逸结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落实防暑降温物品现场应供准备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茶水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要求给施工人员配备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3.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处设施设备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
4.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夏天多食含水量高的蔬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可用来为身体补充水分;此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品。
5.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对施工现场食堂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腹泻或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报告。
6.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的措施,对配电房、仓库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2)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
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
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喷淋。最终使体温降至38度左右,并防止温度复升。
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
(3)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4)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500~1000ml生理盐水。
(5)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